陳忠告訴記者,邊上的土地也即將納入他的種植園。 徐小勇 攝詹文明在自己的漁運船上向記者介紹創業史,當天傍晚他又將出海。 徐小勇 攝在出海前的間隙,船上小工抓緊時間上岸再活動下。 徐小勇 攝
  中新網寧波12月25日電 (記者 徐小勇 見習記者 李佳贇)風吹著葡萄枝椏,希望在泥土中靜靜抽枝發芽。望著20多畝大的葡萄園,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袁陳村村民陳忠至今都無法相信自己能從一名工人變為一個種植園的老闆。
  三年前,陳忠所在的村子被拆遷,他通過抵押農村集體土地住房拆遷補償權,獲得了50萬元貸款,開闢瞭如今頗具規模的葡萄種植園。47歲的陳忠,正滿懷希望地迎來了事業第二春。
  近年來,寧波金融機構打破傳統的抵質押擔保方式,創新設計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股份經濟合作社股權、農村住房所有權、農村集體土地住房拆遷補償權、海域使用權、森林使用權等“六權”和漁船、大型農機具“兩品”的抵質押貸款新模式。
  隨著城鎮化之路的推進,在寧波,越來越多像陳忠一樣的村民選擇通過“六權兩品”抵質押貸款走上了創業之路,沉睡已久的農村休眠資本也開始由此轉向新生。
   城鎮化激發農房貸款
  
  村民迎來“第二次人生”
  2011年,陳忠所在的村子面臨城鎮化改造,而他的三套老宅皆在拆遷規劃之內。一下子獲擁百萬財富的陳忠並沒有選擇坐等養老。這個曾經有過不太成功投資經歷的倔強漢子,將這次機會看做是天賜的創業機遇,他想要作最後一搏。
  “但當初拆遷房款還沒有下來,集體土地上的農村住房也無法流轉,我想要創業卻苦於沒有資金。”陳忠回憶說,後來,聽聞寧波市江北區政府與寧波市區信用聯社創新推出“兩權一房”、“房票通”貸款,可擴大農村產權可抵押擔保範圍,衝刺一搏的陳忠最終提出了貸款申請,並順利拿到了50萬元的房票抵押款。
  租賃了土地,架起了鋼棚,鋪設了水泥路,陳忠幾乎每天都奔波於種植園,最後甚至連家都搬到了田地旁,以便隨時照料作物。
  陳忠的背影正是寧波城鎮化大潮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隨著城市改造蓬勃開展,大批老舊農村住房被拆遷。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寧波各金融機構順勢而動,開展“六權兩品”抵質押貸款等工作,進一步拓寬農戶融資渠道,盤活農村沉睡資本。
  寧波市區信用聯社信貸管理部總經理曹偉明介紹說,“按照以前,集體土地的農房抵押是不能貸款的,於是我們根據農房拆遷後所發的房票憑證,延伸出房票質押方式,將有形的住房擔保深化為無形的安置房期權,一經推出效果很好,貸款村民有的將原先的小作坊擴大了經營,或是直接自己當起了老闆。”
  江北區謝家村的陳永順便是由員工“逆襲”成為老闆的案例典型。“我熟悉氣體供應站的運營模式,就是苦於沒有資金。”
  借助房票抵押款,陳永順成功收購自己原先打工的氣體供應站,聯絡好老客戶,打通進貨渠道,氣體供應站如今運營得紅紅火火,他的年收入也從原先不足5萬爬升至如今的20萬。
  而陳永順並非唯一的幸運兒。根據寧波市區信用聯社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0月31日,該社農村集體土地房產作抵押貸款累積發放3.5191億,累積受益農戶達1327戶,其中房票貸款累計發放1.4815億,累計受益農戶414戶。
  漁業貸款助漁民勇闖深海
  
  海洋產業圈等待激活
  冬日,寧波市象山縣東門村的海面上停泊著百餘艘靠港漁船,而這片看似平靜的海域上,卻暗涌著一股希望之潮。
  呂建波是象山縣東門村一名普通的漁民,擁有兩艘734馬力的漁船,對於祖輩世代捕魚的他來說,這兩艘船是他唯一的生計手段。
  “但隨著近海的魚越來越少,漁民的船越開越遠,出海時間越來越長,對漁船的動力、後勤補給等要求逐年升高。”呂建波感嘆道。雖然近年國家下發了柴油補貼,但呂建波暗嘆,近海漁業對於資金的需求將越來越大。
  2009年,象山農信聯社推出六大支漁舉措,對從事捕漁產業或漁業延伸產業的漁民,推出漁船抵押貸款產品,共計發放1.5億元專項漁業資金,而呂建波也成為了首批獲得漁船抵押貸款的漁民之一。
  象山農信聯社業務發展部總經理周聽介紹說,隨著漁船的更新換代加速,以及定位導航系統的升級,漁船抵押業務的風險小了很多,“而且在漁輪升級過程中,漁民的資金需求也越來越大,這一市場相當廣闊。”
  而除了幫助漁民度過經濟難關,漁業貸款也使得祖輩以捕魚為生的漁民擁有了再次創業的資本。今年55歲的詹文明原是一名漁民,後購買了一艘擁有1000多馬力的漁運船,用於對海上剛捕獲的魚貨進行速凍、分類、加工、生產等流水作業,被業內人士稱為“移動的海上冰工廠”。
  放棄老本行,詹文明在爭議聲中一意孤行。但對於這艘規模可抵4艘大馬力鋼製漁輪、往返可容納5萬多箱魚貨的龐然大物來說,出海收購魚貨的大額流動資金成了橫在詹文明眼前的一座大山。通過申請漁業貸款,詹文明最終貸得350多萬元,完成了資金鏈條的最後“一環”。
  如今,老詹駕駛著這座“海上冰工廠”穿梭於各大漁場。最忙的時候,老詹的國際電話響個不停,業務還沒接完,可容納700餘噸的冷凍船便不得已滿倉返航。看到火熱的市場前景,這位寶刀未老的魚老大正謀劃再購進一艘規模更大的冷凍船,以適應更大的事業版圖。
  “近年來,漁業經濟轉型升級,衍生出了油品船、漁運船作業及船舶修造、製冰、冷藏、加工、銷售等配套產業鏈,相關的資金投入非常巨大。”象山縣石浦信用社主任吳永剛表示,不僅要支漁,還要支持其產業鏈,形成可循環的經濟發展圈,“通過對整個產業鏈的信貸支持,將更好地‘貸’動漁民轉型升級。”
  沉睡農村資產等待喚醒
  
  前景廣闊蓄勢待發
  國務院今年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做好為農民工服務工作的意見》,部署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為農民工服務工作,切實解決農民工面臨的突出問題,有序推進農民工市民化。《意見》重點提出了四個方面的政策措施,其中之一就是著力穩定和擴大農民工就業創業。
  來自寧波農業部門的數據顯示,目前,寧波全市共有136個鄉鎮,2832個村經濟合作社(包括股份經濟合作社),農戶147萬戶,農業人口387.9萬人,耕地面積239.2萬畝,其中家庭承包耕地面積230.9萬畝。至2013年底,全市農村集體總資產為689.1億元,凈資產為409.5億元,其中貨幣資金134.2億元。
  大量的農村資產沉睡在那裡,如何轉化成農民創業的資金備受關註。在寧波銀監局相關負責人看來,“六權兩品”抵質押貸款依托政銀合作,積極拓展抵質押擔保範圍,有效解決了農村資產“擔保難、流轉難、風險高、受償難”四大難題,並有效激活農村資產流轉潛力,使農村存量資產加速流轉,切實轉化為支持“三農”發展的真金白銀。
  截至10月末,寧波市主要涉農金融機構累計發放“六權兩品”抵質押貸款30.63億元,惠及農村企業、合作生產組織、農戶5428戶,盤活農村存量資產逾百億元。
  數據顯示,自“六權兩品”貸款業務開展以來,相關信貸資產質量保持良好,不良率遠低於全轄平均水平。而嚴把準入關,控制貸款額度,針對不同的業務種類分別設置抵質押比例,同時給予農戶利率優惠或利息補貼,切實減輕農戶還款壓力,都有效保障了貸款的安全性。
  不過,接受採訪的多位銀行負責人也坦言,“六權兩品”抵質押貸款要想大面積推廣,需要解決兩個方面問題。首先,通過職能部門登記確權,清晰界定各類農村產權並增強法律保障,使之能順利獲得銀行信貸支持;其次,需要建立一個正常的流通渠道,讓農村資產可以流動起來。(完)  (原標題:寧波嘗試喚醒農村休眠資產 農民創業迎來“及時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bdlsrqbgdsqj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