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雷嘉)清華大學的施一公院士研究組昨天宣佈,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與阿爾茨海默症(即老年痴獃)發病直接相關的人源γ分泌酶複合物的精細三維結構。這一發現為理解該症的發病機理提供了重要線索,也將對該症的藥物研發起到重要作用。
  阿爾茨海默症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臨床表現為腦組織切片中出現澱粉樣斑塊,神經元逐漸死亡,認知和記憶能力受損,大腦功能逐漸喪失,病人逐漸喪失獨立生活能力,最後腦功能嚴重受損直至死亡。美國前總統里根和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都是該病患者。我國目前大約有500萬該病癥患者,占世界發病總數的1/4。且該病癥目前沒有有效藥物,不但給病人及家屬造成極大痛苦,也帶來了沉重的社會負擔。
  阿爾茨海默症的發生和大腦中澱粉樣斑塊的形成密切相關。後者是由γ分泌酶複合物異常切割“澱粉樣前體蛋白”而產生過量易聚集的一種肽段所致。因此解析人源γ分泌酶複合物的三維結構對理解致病機理有重大意義。施一公帶領數名博士生歷經數年,成功過量表達並純化出純度好、性質均一、有活性的γ-secretase複合體,最終獲得了分辨率達到4.5埃的γ-secretase複合物三維結構。
  目前世界上有幾十個課題組也在進行同題研究,但之前國外科學家只能解析到12埃的分辨率。因此在昨天的發佈會上,施一公自己也表示:“這是我職業生涯上最重要的突破。”因為依據該三維結構,科學界對阿爾茨海默症的研究將跨出一大步。“將來我們拿到了更高分辨率的結構,就可以根據結構來設計藥物分子。”施一公表示,這是一個長期目標。  (原標題:清華揭示老年痴獃症致病蛋白結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bdlsrqbgdsqj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